睡着的婴儿微笑时,是梦见了什么呢?

本文来自游识猷的微信个人公众号“养个智人”,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baby-sleeped

睡着的小婴儿很容易引发父爱/母爱爆棚,因为真的很萌。大脑袋短手短脚的小娃闭着眼不吵不闹,像海星一样躺成一个“大”字,脸上突然绽出一个无齿的笑容……于是父母就忍不住琢磨了,这小脑袋是梦到啥了呢?好吃的,好玩的,还是梦到了我呢?(痴汉笑)

抱着这种心情去查了一下资料,然后我听到了自己的玻璃心碎掉的声音。

睡着的小婴儿,很可能没有梦到爸妈。

 


 

目前还没办法知道小婴儿做什么梦,不过等他们大点会说话,就可以描述自己的梦了。

研究婴幼儿梦境的专家戴维·福克斯( David Foulkes)是从3岁大的孩子研究起的。他曾经把孩子们带到睡眠实验室,然后瞅准机会把他们唤醒,问他们刚刚梦见了什么。

3~5岁的孩子,做的梦往往……挺无聊的,更像一张照片,而不是一段电影。他们的梦主要有两大主题:①动物,②静止的自己。醒来后他们描述的梦往往是“一只鸟在叫”,“一只狗站着”,“一只小鸡吃玉米”(最后这个梦可能是因为孩子自己饿了)。他们有时也会梦见自己,但自己往往要么很疲倦,要么干脆在睡觉,比如“我在浴缸里睡觉”,“我在理发店里睡觉”,“我在一间陌生的屋子里睡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梦里没有情节,没有多少动作——可能是因为大脑模拟动作如“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这样的能力还不成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没有伴随着多少情绪。

孩子明明跟人打交道多过跟动物打交道,为什么却会更多地梦到动物呢?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科学家只是猜测也许跟童话、动画片里出现许多动物有关。

要一直到5~7岁左右,孩子的梦才开始慢慢变长,自己在梦里有动作、有情绪,也有了其他人物出现——从这时候起,孩子的梦才开始接近成年人的梦。

 


 

3岁时的梦都如此单调,之前的“梦”就更不必提了。

小婴儿能经历,能感受,但并不代表他们一定能梦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大脑织造梦境,是需要素材的。小婴儿的大脑还没有存储足够多的记忆与知识,难以构筑出瑰丽曲折的梦境。另一方面,构造梦境可能需要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即使在梦里换了“身份”,也能意识到“那也是我”。对1岁之前小婴儿来说,这种意识几乎还不存在。

有时候小婴儿还会“梦惊”,从睡眠里忽然惊醒,恐惧、尖叫、要安抚许久才能镇定下来。这也不是因为梦到了什么恐怖的事。科学家猜测,这种反应来自大脑里负责处理“遇险反应”的杏仁核。长大后,杏仁核在没事发生时会被大脑皮层抑制,但小时候这种抑制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于是就会突然“大惊”。还有一种可能是呼吸暂停综合症引起,如果孩子太过肥胖或者有扁桃体肥大问题,就可能在睡眠里呼吸暂停,然后惊醒。

 


 

但婴儿睡眠的时间又比成年人长得多,而且他们同样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REM)——成年人的梦境往往发生在这个阶段。

那么,小婴儿的大脑沉睡时,到底在做什么呢?

科学家认为,幼小的大脑要忙的事情很多——整理信息,形成回路,生长发育,形成或去除突触,清除掉累积的代谢废物……但不包括做梦。

梦是一种复杂的高水平认知活动。小婴儿很可能不会做梦,即使会做某种“梦”,但这种“梦”也远比大人的梦更简单,更平淡,更受外在刺激影响(冷了、热了、饿了、尿了)。

总而言之,不论小婴儿在梦里是喜是悲、是手舞足蹈或是尖叫着惊醒,他们都大概率没有梦到你。欢笑也好,皱眉也罢,都只是幼小大脑在试运行时的一点bug而已。

参考资料

  1. Foulkes, D. (2009). Children’s dream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ne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美)桑德拉·阿莫特,(美)王声宏著;卢春明译. 儿童大脑开窍手册.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