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带动了大手笔,102 家美国创业公司今年平均融资 1.6 亿美元

软银自去年募集千亿美元规模的愿景基金后,大手笔投资的步伐一直没有停过:77 亿美元投 Uber、50 亿美元投滴滴、44 亿美元投 WeWork;最近数月,包括美国叫车服务公司 Lyft、开发遛狗应用的 Wag Labs、送外卖的 DoorDash,都分别获得软银的数亿美元投资。

软银的大手笔投资大大刺激了硅谷越来越多巨型风投基金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大额的投资。

华尔街日报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数据,2017 年整个美国的风投行业总共投资了 840 亿美元的资金,比前一年增长了 22%,是 2000 年代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投资额最高的一年。

入 2018 年后,风投资金持续在大量涌入硅谷。根据 Pitch Book 统计,今年 1-3 月中旬,已有创纪录的 102 家美国创业公司获得总额约 160 亿美元的投资。而上一次单季度获投资的公司数量高峰出现在 2015 年第三季度,当时有 91 家创业公司获得风投的投资。

随后,硅谷风投出现降温,风投开始更注重创业公司的营收与利润。

但软银推出的千亿美元的愿景基金改变了原有趋势。2017 年 5 月,软银联合沙特主权基金PIF、阿布扎比主权基金 Mubadala 公布了一笔规模为 930 亿美元的庞大投资基金,着重投资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新兴公司。据统计,软银在 2017 年就投出超过 360 亿美元。这再次推动了硅谷风投对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投资热潮。

沙特主权基金、阿布扎比主权基金,除了透过软银,也开始自主尝试对创业公司进行投资。Mubadala 已于去年在硅谷设立办公室,PIF 也在讨论扩大美国的员工数量。

除此以外,一些过去以相对较小额度投资为主的著名风投公司也加入了募集超大规模基金的行列。例如红衫资本、恩颐投资(New Enterprise Associate)、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 等等。

红衫资本此前最大的单笔基金规模为 20 亿美元,在 2017 年底也决定募集更大规模的新基金;恩颐投资、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 在 2017 年底分别成功募集 33 亿美元和 25 亿美元,双双创下各自的最高募资纪录。

在投资项目上,风投也不只投向更成熟、更偏后期的公司,还进一步拓展到更早期的项目。例如,专门向提供共享办公空间与床位的连锁酒店 Selina,于去年秋天寻求 5000 万美元的融资,结果获得迪拜私募基金 Abraaj Group 领投的合共 9500 万美元的融资,随后 Selina 决定将服务点从 22 个大幅增加到超过 50 个。

更能说明目前风投高风险偏好的例子,是融资不断却从未推出产品的 Magic Leap。这家成立 7 年以来仍未推出产品的著名增强现实设备生产商公司,在 3 月份又获得了最新一轮由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领投的 4.61 亿美元 D 轮融资。截至目前,该公司获得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 23 亿美元。

只是,越来越多早期公司获得融资额度变大,一方面,意味着这是一个“创始人对公司失控”的新时代:创业公司变得从一开始就高度依赖股权融资,落到资本结构上,从风投阶段到 A 轮、再到 C 轮 D 轮,创始人持股比例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各大基金的竞争性投资,使得“风口”被想象得越来越多:竞争性烧钱所需要的资本支出和融资性现金流越来越大,获得融资的公司需要拓展更多的业务来支撑估值,而且不敢向消费者收费以避免减缓增长速度。

在竞争对手不被烧死之前,规模效益和网络平台的拐点绝不会出现,投资者要想退出,还是只有两条老路:要么等并购,要么等上市。而随着估值越来越大,即便竞争对手都消失,公司卖出一个好价钱或者拿到一个高市值也越来越难。

美团、滴滴们的故事在不断重复着。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