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作者曾与笔友通信,这些信件今日起将被展出

世界上有许多安妮,安妮·弗兰克被人记住的原因,源于她的《安妮日记》。

这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被译成 66 种语言,发行量超过 3000 万册,并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场景剧多次上演。相比于情感外露的悲惨故事,《安妮日记》的隐痛似乎更打动人心。

 BBC 的迷你剧《安妮日记》。图/豆瓣

但安妮的文字并非仅仅留存在这本日记中。在藏匿之前,她曾与爱荷华州的一个女孩有过信件来往。幸运的是,这些信件被完整保存下来,其复制件将在其笔友的家乡——美国爱荷华州东南部城市丹维尔市展出。

据 BBC 报道,自 4 月 16 日起,丹维尔市Danville Station 博物馆将展出安妮·弗兰克与其笔友胡安妮塔、以及安妮的姐姐与丹维尔的另一个女孩——贝蒂安瓦格纳之间的通信。

安妮的部分信件影印。图/BBC

这两段笔友情谊的联结要归功于丹维尔社区学校一位叫做波蒂·马修斯的中学老师。每年,她都会趁着旅行的机会把学生的手写信带到世界各地,找到当地对跨文化交流感兴趣的学校,并将有意向交流的学生名单带回丹维尔。

在一次暑期旅行中,她来到了阿姆斯特丹,得到了第六所蒙台梭利学校的学生名单,如你所料,其中便包含安妮·弗兰克。

随后,波蒂结束欧洲旅行,回到学校并把名单分给了学生。名单上的安妮·弗兰克被 10 岁的胡安妮塔选中,那时她们同岁,距离安妮写作《安妮日记》已不到三年。

1940 年春季,她们开始正式通信。和许多笔友一样,她们首先介绍了各自的家庭、学校和目前的生活状态。

胡安妮塔在一个农业小镇,父亲故去,她同母亲、妹妹居住在当地的一家农场。在信件中,她详细地向阿姆斯特丹的这位笔友描述了在农场生活的种种体验。

安妮过了不久便回信了,说自己与父母、姐姐、祖母一起生活,并希望胡安妮塔能寄张照片过来,让自己看一看她长什么模样。

其后的通信中,安妮还与笔友分享了自己最近的爱好:搜集明信片。在寄给胡安妮塔的信件中,她还夹杂了一张带有阿姆斯特丹运河的明信片以及学校的一张照片。

随后,二战爆发。两位笔友的交流中断。而这段时间也是安妮一家为众人所知的日子:多次辗转到更为隐秘的居所,故意把房子搞乱以遮人眼目,增建了可以从地面进入的秘密空间。这段生活持续到 1944 年 8 月 4 日,在接到电话举报后,纳粹警察带人突袭了这间密室。

二战结束后,胡安妮塔和贝蒂安瓦格纳继续写信给安妮姐妹。安妮的父亲奥托回复了她们,说明了这段时间他们一家的经历,以及安妮的下落。

一直以来,这些信件都被贝蒂安瓦格纳保存。1988 年,纽约市 Swann Auction Galleries 以 165,000 美元将这些信买了下来,并将其捐赠给了 Simon Wiesenthal 中心。如今,这些信的原件依然在那里保存着。

虽然展出的是传真件,但社区学校的秘书珍妮特赫斯勒表示:“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信件很多年了”,此次展览“对丹维尔来说非常具有历史意义,(毕竟)这些信件来自这里。”

为了更完整地展现安妮·弗兰克的身世,除两位笔友的通信外,展览还展出了安妮一家的历史资料。此次展览没有特定日期,将会对公众永久性开放。

题图/豆瓣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